本故事并非虚构,如有雷同,欢迎对号入座。
1.
“上海的小笼包,真的很好吃呢!”她总是和他说。
“是吗?”他表示怀疑。
话语间一杯茶静悄悄入肚。
2.
因为照顾家里生意的关系,毕业后他就很少出游,偶尔出门,也是纯粹为店里进货采购才出的远门。
他本就不是一个喜欢走万里路的人,对他而言,未知的疲惫和不可预知远不如静下心来,好好感受茶杯的温度和茶叶的口感。
似乎一切就像眼前这杯茶,带着宁静和注定。
3.
但也因为这杯茶,他才认识了她:
在这段关系中,他们是店家小哥和销售商小妹,没有太多暧昧和勾搭,成年人的恋爱反而少了少年人那些无谓的心思。
即便大家还算不上多么了解对方。
4.
相对他的“不动如山”,她更像是“风一般的女子”,随着工作走遍了大江南北,羊城,只是她行程表里的一站。
她倒也没想过会在这里遇到一位待她如此温顺的男人,或许是漂泊的心总会被灯塔所吸引,她决定在这里待久一点。
哪怕是一点点。
5.
日子过得很平静,他细心地照顾她,给她所需要的温暖、体贴和幽默;而她回报给他的,则是此前一路上自己的所见所闻,那些有趣的人事物,那些自己独自上路的喜怒哀乐。
一切都显得那么恰如其分。
6.
人总是会祈求生活变得更好,但只有少部分人愿意珍惜眼前的美好。
公司的华东区调度命令,种种的变动让她骨子里的不安分又作动了。
他不理解,他甚至不清楚究竟在“工作”、“生活”、“前男友”这些借口里,哪个是必须的,哪个是虚构的,而哪个是客观的。
7.
她终究是走了,回去了上海,去吃她口中念念不忘的小笼包了。
而他,还是在店里日复一日地冲着茶喝。
似乎还是显得那么恰如其分。
8.
失恋的那些表现,有层次地在他身上慢慢浮现:
恍惚、发呆、失眠、一根接一根的烟、没胃口、无休止买醉、逐渐失控的生活......
眼看就要失去自我。
9.
他决定去找她,去讨个说法。
马上去。
而这个“马上”,指的是他在下午的时候买了当天晚上的机票。
10.
当他下了飞机,他才真正意识到问题何在——他不仅从没来过上海,而且连她住在哪的具体位置都不知道,只知道在她家楼下,有一家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卖小笼包的包子铺。
社交网络帮助了他,经过了兜兜转转一个小时的信息传达和快两个小时的路面交通,他来到了她的门前。
敲开了门,门内是她诧异而吃惊的脸,她从未想过眼前这个温顺的人会做出这么疯狂的事。
11.
“你来干什么?”
配合着这句话语的,是她递给他的一杯水,和一个不耐烦的语气。
他仿佛听见了什么,而那并不是她的话语。
12.
那天晚上他睡得不香。
并非认床或过度疲惫,而是他在认真考虑着。
考虑着回到羊城要吃什么慰藉一下自己已经几天没好好吃饭的胃。
13.
她出门上班后不久,他就离开了,赶着坐下午的飞机回去。
路过楼下那件包子铺时,他叫了一笼小笼包,却发现,那口味根本不是他所想象的。
毕竟,有些包子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。
评论